【明朝統治年限,一般是從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也就是1368年開始計算,到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的時候停止。】
【而同一時期的西方呢?】
【在13世紀的時候,歐洲此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因為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會對人思想的禁錮,在這時期歐洲的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說中世紀早期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中世紀”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但是不可否認,同時這個時期也是社會與思想轉型的時期。
沒有這一時期的沉澱,就沒有隨後而來的思想上的文藝複興和社會上的變革。
除此之外,13世紀、14世紀時,當時的歐洲的人正經曆著一係列的災難,最出名的便是公元1315-1317年□□與黑死病蔓延。
黑死病是歐洲史上的最大災難之一,有過多次爆發,患者死亡率高達100%。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4世紀中期,根據後世的一些資料來看,估計歐洲有約2500萬人死亡,而歐、亞、非洲則共約5500萬~7500萬人在這場疫病中死亡。當時無法找到治療藥物,隻能使用隔離的方法阻止疫情漫延。甚至到15世紀、16世紀時還受黑死病多次侵擾,但死亡率及嚴重。
因此有人認為,這場黑死病嚴重打擊了歐洲傳統的社會結構,削弱封建與教會勢力,間接促成了後來的文藝複興與宗教改革。
13世紀到16世紀的時候,東方處於明朝統治時期,而西邊的歐洲卻因為人口減少導致社會動亂與部族戰爭。法國和英格蘭經曆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紮克雷起義與英國農民起義,以及英法百年戰爭。無獨有偶,統一的羅馬天主教會也被大分裂所動搖。這些事件後來被人統稱為中世紀晚期危機。】[1]
【但是多災多難又漫長的中世紀一過,歐洲很快便進入了近代時期。
15世紀到18世紀,這是歐洲的近代時期,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具體到事件也可以說是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2]
資本主義在東方乏力停滯的時候,在西方卻如火如荼,不僅順利,還發展得非常好。也正是在這期間,隻通過這短短幾百年,落後千年之久的西方便快馬追了上來並且在不久的將來一舉超過東方。】
……
這是之前就已經確定的事實,對他們來說,是在未來,是他們永遠也觸摸不到的天方夜譚,隻有初次聽聞時會驚到一時失語,再提時之後縱使不甘卻也隻能按捺住。
畢竟這都是實打實的既定的,是後輩記憶裡停留在過去既定的曆史。
但是要他們來說,這種堪稱翻盤一樣的轉變是很不可思議的,比戲裡以弱勝
強的戲碼還要吸引人眼球。是啊,哪怕東方再怎麼江河日下,可到底底子還在,沒道理,一直落後的西方隻需要花費這麼短時間能這麼快就超過了。
這其中沒點東西誰會信呢?
肯定是有問題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相隔屏幕,歲寒生卻似乎看穿眾人的疑問,“西方究竟為什麼能夠在短短百年內崛起?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還是繞不開科技和資源。它們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同時也是讓這一形態文明高速發展的催化劑。”[3]
【正如東方的古代四大發明曆經千百年還屹立不倒,哪怕如今也在久久流傳經久不衰,根植在人們的腦海裡一般,西方異軍突起並且持續發力,同樣也是靠著科技才掀起了近現代的變革。
天幕上出現了幾組圖片。
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個笨重的大機器,看時間多了些幾個大大小小的齒輪構成的東西。
然而齒輪突然哢哧哢哧動了動。
畫麵上的動靜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這便是珍妮手搖紡紗機。它的出現同時也是個信號。】
歲寒生在向他的觀眾們解釋。
大大小小的齒輪一同快速地轉動了起來,聲音斷斷續續卻一直沒有停過。不多時連偶然的停頓斷開都消失了,變得流暢了起來。
紡紗機織布機這些有什麼稀奇的呢?但是天幕上的這台是不一樣的。
【它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但仍然要用人力。
雖然它擺脫不了人力,這一點顯得就太過古老太過落後。
也確實如此,珍妮機確實算不了什麼,珍妮機的出現是工業革命出現的標誌,也是歐洲步入近代社會的開始。甚至在當時珍妮機的出現改變了整個社會,它掀起了一陣科技浪潮。
珍妮機隻是一個開始。】
天幕上的圖片發生變化了。
這一回出現的機器個頭上小了一些,但是要說跟先前的不同,那必然是擺脫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齒輪了。
【蒸汽機的出現擺脫了人力。這是一種以熱能為動力的機械。被人們發現利用也很簡單,源於燒水時蒸汽頂開蓋子的力量。這種現象並不少見。但是卻很少有人的關注點落實到如何用這股力量代替人力。而第一個產生這個想法的人自然可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無到有的探索中,他的這個思想貫穿了整個工業革命。】
天幕上一次出現了更大件的機器,
長長的車輛,有人在往車上搬運大件物品。長車隊不是沒有人見過,但是往往是依靠拉力。牲畜的拉力,拖動使得裝載著人和物件的車動了起來搖搖晃晃向前而去。
這裡的車也或許車廂多少並不比他們的龐大車隊多,不,或許完全可以說是少上了不少。但是不一樣的是,並沒有什麼大型動物能拖動這長長的車隊。
反觀他們,每一節車廂首尾相連。隻有開頭末尾有
所不同,中間的車廂看起來並沒有不同。
【最早時,火車的出現便是蒸汽機最好的實用。人們利用煤炭燃燒帶來的熱力作為動能,使得能裝運大件物品的火車可以進行長途運輸。當然能搬運上火車的作為燃料的煤炭有限,燒完就沒有了。所以人們給火車設置站點,過一段路就讓火車停下來裝載煤炭】
【然而,不管什麼發展都離不開資源,小到水、食物、衣物,大到土地、石油,煤炭……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資源,那些讓世界都翻天覆地的科技,它們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資源。人類的發展是離不開這些資源的堆砌的。
要超越領先已久龐然大物一般的東方的話,所需要的資源是絕對不能少的,而那些資源從哪裡來?光憑他們自己的哪一點是肯定不行。畢竟,歐洲也太小了!】
天幕上的地圖發生了變化。
【從數字上很容易看出差距來。亞洲麵積約為4400萬平方千米。
非洲麵積約為3000萬平方千米。
北美洲麵積約為2400萬平方千米。
南美洲麵積約為1800萬平方千米。
南極洲麵積約為1400萬平方千米。
歐洲麵積約為1000萬平方千米。
大洋洲麵積約為900萬平方千米。】[4]
天幕上突然出現的紅線隨著歲寒生的講解,正歪歪扭扭地將陸地分成幾個部分病人依次圈起來。在此時。圈與圈的大小,成了土地麵積最鮮明的比較。
【毫無疑問,歐洲,這個麵積隻有1016萬平方公裡的地方,排名上處於末端,在七大洲裡麵積甚至隻比處於極地的南極洲多上一點的。歐洲當時的技術水平能夠在本土開采到的資源,顯然是不太夠、也支撐不住當時飛速發展科技的消耗的。
自己家不夠用的話,那就去彆人家吧。
於是一拍即合。】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些不可控的外力和當時社會環境的推動。
當時歐洲社會正盛行“尋金熱”,實行金本位製的他們將黃金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貨幣,於是,黃金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誌。
而那時候又有‘東方遍地是黃金’之類流傳,怎麼不令人心馳神往?
另外狂熱之中,還有一些人也因為信奉宗教的緣故,想要前往東方弘揚和傳播自己的宗教。
不過想要去卻沒有那麼簡單。雖然15世紀前,歐洲和亞洲就有貿易往來。在當時,地中海東岸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歐洲人想要來東方,隻需要從地中海出發,便可以直達連接亞非歐三個大陸的阿拉伯地區,然後沿著西漢西域開辟的絲綢之路便可以到達。
當時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甚至在當時,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轉手,東方的這些商品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昂貴的奢侈品。可以說當時的東西
方貿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
這還可以忍受,但是到後來,15世紀左右的時候,1453年,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控製了亞歐商路的樞紐。
?想看歲歲如初的《扒一扒想長生卻慘遭被騙的冤種們[曆史直播]》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他們的橫征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急劇減少,價格迅猛上漲。歐洲上層社會隻得不惜高價采購,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重金屬大量外流。來往的道路也無法
綜合這些眾多原因,於是在經濟和科技水平的支持下,他們避開路上的麻煩從海上啟航,為了到達東方進行貿易,也為了獲得更多黃金,從而開辟了新的航路。】[5]
【至於在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中,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的航行繞地球一圈驗證了‘地球是圓的’,乃至於通過這條全新航路利用便利占領各地作為自己的殖民地儲備資源等等……都是此次新航路開辟之後的帶來的附屬戰利品,屬於是意外收獲。
他們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為了來東方獲取所需要的東西罷了。
而手段,不像對落後的美洲大陸的直接作為侵略者武力壓製將所需資源搬運回國,對於東方,他們更多的是采取和平貿易的手段。
當然了……哪怕是這樣和平的貿易並沒有持續多久,不久,他們如何對待美洲大陸及他們的其他的殖民地,他們便如何對待東方了。
但是……這樣的貿易手段並沒有持續多久,不久,如何對待美洲大陸及他們的其他的殖民地,他們便如何對待東方了。
為什麼?】
……
眾人隻想歎息。
這種事屢見不鮮,但是總有人迷失在其中。
為什麼,還能為什麼呢?
欺軟怕硬罷了。
為何總是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現在是友好,但是並不代表他們能一直與你這樣友好。誰知道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
畢竟外邦人中,更多是狼子野心的豺狼。
你強時,他便俯首。
你弱……不,隻要你露出一點傾頹之勢,豺狼便會一擁而上撲了上來,非要將你瓜分得一乾二淨才肯放過。
而落魄時免不了想起過去的榮耀。
“隋唐時,與外邦的聯係也不見少。甚至啊……”有人撫掌而歎,回憶著。雖未曾親眼所見,但還記得後輩曾慷慨激昂地向他們介紹當時,‘隋時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為戲場。而隋以後,唐代、明代都出現過“萬國來朝”的局麵。’[5]
後輩的話語裡無不充滿著驕傲。
很難想象強盛之時的我們,在當時的外邦人眼中,是怎樣一個龐然大物。畢竟我們在隋唐時,橫向比較的時候,西方那邊還落後得緊,甚至他們這樣的落後持續了很長時間。同樣的,也因為落後,所以後來西方人對東方這樣的認知一直在持續,甚至延續到後麵的朝代。
“還有漢時。在唐幾百年前,漢在外交上
() 同樣也是霸主。”論起外交,那些與外邦人的聯係,那就必須要提起開通絲綢之路的漢朝了。()
史書上就有所記載,眾人也不由歎:
?想看歲歲如初寫的《扒一扒想長生卻慘遭被騙的冤種們[曆史直播]》第 78 章【完結】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想強漢當年與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可曾想過此舉哪怕在後世看來,也是極為筆墨濃重的一筆?”
……
三朝觀眾卻各有各的看法。
秦與漢是將信將疑。畢竟這些對他們來說理論上是未來,想一個未來是真是假實在是麻煩,
隻有唐朝眾人,是最為肯定,感觸也是最多的。他們想著傳承下來的史書記載,看著後世觀點新奇之餘也不由驚歎。
……
*
歲寒生還在繼續:
【當時,漢朝的外交政策以爭霸和通商為主,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漢朝與中亞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並且與波斯、羅馬帝國等國家也有了貿易往來。
這些都處於中東地區,而幾千年前通過絲綢之路,曾經與漢朝友好往來的國家,它們所在位置,在天幕上的地圖上顯得格外不一般。
聯係亞、歐、非三大洲,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樞紐,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由於該地區淡水資源和石油資源的爭奪,以及宗教文化差異,常年局勢動蕩。
地理位置的優越,再加上石油資源儲備量大,這些優勢意味著它將在未來成為世界上矚目的地方之一。】
[8]
【石油是過去發展科技的必需品。
無論是工業革命還是之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甚至哪怕是當今現在,沒有哪一場科技風暴能夠拒絕石油。哪怕開發了利用了新能源,石油仍是珍貴到無可替代的資源。
但是可惜的是,在歐洲人在全世界尋找石油等資源的時候,在中東,非洲大肆開采資源積累原始資本的那幾百年裡,我們這邊確實比較封閉的狀態。明朝先是有海禁,之後的清朝又有閉關鎖國。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體現為對海外貿易的各種限製性政策,其中最嚴重的是明朝的海禁,其次為一口通關,再次為其他限製性政策。】
【從明朝官方的明文詔令看,海禁是明一代的基本國策,如果以“不禁止即為開放”的標準看,隻有洪武、永樂和嘉靖年間等個彆時期有不斷重申的海禁令。
嘉靖年間的海禁真正執行隻有十餘年,而且仍允許葡萄牙人經澳門貿易。到隆慶元年(1567年),不但偏僻港口根本無禁,設關港口私下出入者也很多,浙江甚至比公開放禁的月港更寬鬆。此後其他口岸也很快相繼開放,而且間接貿易根本無法可禁,對日直接貿易也相當活躍,實際上已經是全麵開海。[9]
但這樣在限製之下的對外貿易,與先前大相徑庭。我們失去了進取開拓,相應的,基於對我們成產的瓷器、茶……那些日益見長的需求,並為此而來的歐洲人對這受限的貿易越發不滿。
於是那些人虎視眈眈地盯著日益衰落的東方,終於有一天,積累了足
() 夠的實力,開始籌謀要強行破開這道門了,於是暗地裡明麵上有暴力、戰爭隨之而來……】
一聲歎息,那些歐洲人為了打開封閉的貿易市場所做的事,以及強行破開之後做的那些糟心事,已經不用多說了。
【……如果當時,在外麵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我們也趕上這次有機會,跟著時代浪潮一起變化,並且也真的變化了,那麼未來還會因此吃那麼多苦頭嗎?
一切不得而知。】
……
觀眾們沉默著,在寂靜中,他們沉沉的目光地始終跟隨著天幕。
他們心中實在沉重,乃至於麵上的表情一時間都忘記了管理。要知道為官者,最忌諱讓彆人知道自己喜怒了。
真是……哎。
難以言語啊。
*
秦。
坐在高位上的嬴政,盯著天幕,目光如隼,急促呼吸間胸膛劇烈起伏。
“咳咳咳咳!”
雖然伴隨著劇烈咳嗽聲,但是毫無疑問這是生氣暴怒的征兆。嬴政生氣是很可怕的。下方的眾人平常時是不敢在他們陛下生氣的時候觸他黴頭的。但是這一次的震怒,沒有人想過這些,甚至不為嬴政的身體而擔憂。
因為這一刻,所有人的心情奇跡般的達成了一致。
禦醫們在丞相的示意下,緩緩上前。禦醫之中有個人眼熟得連嬴政都忍不住多看一眼。眾人也忍不住順著帝王的目光看過去。
不過可惜的是,大秦的臣子們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也隻有幾個人還對那張麵孔依稀有些印象。而李斯恰巧是那幾個人之一。
“這是……夏無且?”
連李斯認出了對方並想起對方來路時,都忍不住吃了一驚。
那都是在嬴政秦王時期的事情了。那時候燕國派荊軻過來,帶著燕國的軍事布置圖和秦國叛徒樊於期的項上人頭,假意投誠,實則刺殺以作最後一搏。誰能想得到荊軻居然大膽到將匕首藏在圖中,圖窮匕見時誰都沒想得到,是這個名不經傳的禦醫,扔出了藥囊,一砸成名。[10]
而之後,陛下重重賞賜他之後,他便也從眾人的眼中消失了。真是時過境遷啊。誰能想得到還能在這個時候再看到對方呢。
李斯回憶的時候,還有些感慨。剛要移開目光,他這才發現其他的禦醫……好多都是熟悉麵孔,不光是夏無且,曾經告老還鄉的禦醫,身體還健在的幾人也被請來了。